圖片血腥在此說抱歉

泰國1976年的學生運動(政變)10685470_722022251186431_3694306111735771717_n10354084_722022271186429_2335233315638795860_n1798660_722022204519769_6910480372354466156_n1964849_722022151186441_510235900610917834_n1962697_722022134519776_6619809974645363455_n10665997_722022091186447_1563045767302100575_n  
一直以來對泰國的印象,套用泰國旅遊局的廣告語,是“一個微笑的國家”。它一度還是自己度假的優先選擇,只不過後來無法忍受熱帶氣候而放棄。所以儘管去泰國出差很多次,但對它的印象仍停留在一個外國遊客的表面層面。
直到2007 年,這才被在華盛頓新聞博物館看到的一張新聞圖片改變了。那是一張獲普利策獎的黑白照片:一個瘦弱的年輕男子,被吊在一棵大樹上;另一名年輕男子,拿著一把椅子,準備向這個已經死去的人砸去。周圍的圍觀人群都是年輕人,還有不懂事的小孩,他們的表情是興奮的。
攝影師是美聯社的Neal Ulevich,他因為記錄了1976 年發生在曼谷法政大學的學生運動而得獎,這是其中的一張,地點就在法政大學校園外;舉起椅子的是一名左翼學生。拍攝時間是1976 年10 月6 日。那是泰國歷史上血腥的一年,軍方鎮壓法政大學學生髮起的反軍政府獨裁運動,造成至少15 名學生死亡。
  這種場景似曾相識。那些看客的興奮,年輕學生激情之下的衝動,很難想像這是泰國,因為一直以為,泰國篤信佛教,不應該有如此暴力的行為。但一個軍人獨裁統治下的國家,出現這種場面似乎又在情理之中。從此開始留意泰國的歷史,特別是在紅衫軍走上街頭之後,更激發了自己對這個國家民主進程的興趣。 1976 年的鎮壓行動,可以說是泰國社會運動的根源。
那些左翼學生不少逃到了泰北叢林藏匿,直到1979 年政府特赦才返校完成學業。不少學生為社會基層民眾服務,逐步積累社會改革的力量。他們一直堅持自己的目標:爭取社會公平正義,為弱勢群體說話。
去年紅衫軍剛剛走上街頭,有機會採訪其中的一些領袖,發現他們中就有不少這樣的老左派。算算他們的年紀,正好經歷了1970 年代的學運。儘管不少已成為專業人士,有體面的社會地位,但仍願意站到街頭振臂高呼,為的就是推動社會變革。
很多人把紅衫軍簡單描述成他信支持者。實際上,這類人雖然確實有不少,特別是在去年紅衫軍衝擊東盟會場的時候,支持者佔了絕大多數。但一年之後堅持在金融中心繼續街頭抗爭的,更多的是老左派。他們中也有他信支持者,因為他信執政時期的一些措施改善了基層民眾的生活,和這些人的價值取向有共同的地方,但這並不代表他們追隨他信個人。
從1976 年第一波民主運動開始,泰國經歷了1992 年的五月事件,紅衫軍則開始了第三波民主運動。如果這場運動被遏制,泰國缺乏一定程度的公民社會的話,那末威權政權能否維持表面形式的民主就成問題,因為皇權、軍權和資本的聯合力量,正在日益膨脹。

文張來源~外灘畫報

以下為政治大學研究所 陳志毅先生論文,值得詳讀

http://nccur.lib.nccu.edu.tw/handle/140.119/34389

 

arrow
arrow

    處之泰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